近日,我校雷飞颖校长应七星关区教育局邀请,为七星关区上千名学校校长和教师作报告。报告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为主线,全面讲述了黔西四中自觉学习、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。这是继2016年底全市陶行知实验学校到黔西四中观摩后,我校习陶践陶工作再次在全市进行推广。
“因为认同而追随”,雷飞颖校长2014年初到黔西四中任职后,对学校发展的突围作了艰难而痛苦的思考。一次学习机会,他较为系统地阅读陶行知,领会陶行知。顿然,一丝豁然开朗的光亮破茧而出,从那时起,黔西四中习陶践陶的脚步开始迈出……
切入口在哪里?先把思想和文化树立起来,校级班子人手一本的《陶行知教育名篇》,让管理者有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思想洗礼。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,学校搭起了发展框架:在陶行知先生关于“平民教育概论”、“学做一个人”、培养“人中人”等论述中,我们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价值观:合格的公民比优等生重要,幸福比优秀重要,核心素养比知识获得重要,生态成长比拔苗助长重要;在陶行知 “教学做合一”、“新教育”、“教育与科学方法”、“劳力者劳心”教育思想的引领下,我们提出学校的教学思想:关注三教,落实四核,让学习真实地发生;受陶行知先生“以教人者教己”、“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”等观点的影响,结合学校历史积淀,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:教学相长,动静相融。教学相长——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,师生同进步,互促进。动静相融——动如脱兔,重在强健体魄;静如处子,贵在积淀修养。
整个框架中,陶行知教育思想是魂,是锁扣。内核为学校文化:“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,主张真、雅,落脚于师生幸福成长”。共识的形成,让黔西四中有了坚强的精神力量、稳定的目标追求和踏实朴素的实施路径。
经过三年的坎坷实践,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,主要包括文化建设形成体系、德育工作已有载体、课堂改革形成主张、教师发展成效显著、学生发展蓬勃向好,学校管理科学民主,以教师队伍为根本内驱力的优势资源正在形成。
文化建设形成体系
校园文化建设采取软硬结合,软是内涵,是本质;硬是外显,是载体。软的方面我们修订建立了一训三风、明确了办学思想、学校发展目标,培养目标、办学特色、教学主张等;硬的方面建设了行知文化广场,塑立了陶行知雕像和爱心亭,文化体系视觉化工作完成,校园环境文化有了新面貌。通过不断浸润,师生初步达成文化共识,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张力开始显现。
德育工作已有载体
德育工作之难,在于有效载体的缺乏。空洞的口号、强制的戒律,丰碑式的楷模,对于实际的德育工作来说,缥缈而不得要领。从小事抓起、从身边抓起,方能“立德树人”。为此,我们借鉴姊妹学校的成功做法,提出“微善行动”德育载体,通过微善行动,引领学生行善尚美。学校的“微善行动”包括八个方面,随手捡、及时关、轻声语、绕道行、勤问好、乐助人、讲信用、守时间。理论的探讨已不重要,关键是落实。通过持续开展“微善行动”,学生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,历史上的“差生集中营”,成了不少优秀小学生向往的地方。
课堂改革初见成效
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。课堂改革的基本指向就是贯彻学校提出的教学思想——落实三教(学科教学重在教思考、教体验、教表达),关注四核(核心问题、核心方法、核心知识、核心素养),让学习真实地发生。各学科教师以教研组为依托,透过学科共同体,通过教研活动月、“四中好课堂”、小课题研究和常规教研活动,学校课堂教学呈现出指向明确、方法朴素、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特点,学科教学生态化已具雏形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,以中考为标尺,2015年实现600分以上0的突破,2016年全县600分以上5人,四中2人,500分以上人数全县第一。
教师发展成效显著
教师是一个学校最具活力的资源。这样的定位下,学校专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,谋划和服务教师发展工作。通过内训和外训两条路开展工作,内训一是依托学科共同体,让想发展、能发展的教师组成团队先行,示范、引领、激励观望者。二是建立教师展示平台——东山讲坛,三年来已开展39期讲座,超过50位先行的教师展示了他们的风采。三是多方引进专家名师来校讲学,三年来请进来的专家学者有贵师大吕传汉教授及其团队、省文联主席顾久教授、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院长王刚教授、兴义八中阳光书院娄方华校长、浙江郁达夫中学孙建钢校长、上海新云台中学江爱武校长、上海闸北实验中学李广金校长、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盛志军老师、金沙三中陈光田校长等到校讲学,扩宽教师视野,激发发展诉求。外训方面,积极争取,严格要求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、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外出培训,四中常被“照顾”,中陶会牵头的提升毕节软实力共建行动,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平台。学校对外出培训要求严格:一是真诚的学习态度;二是完整的学习记录、三是需要评价的二次培训。正是这样的严肃和认真,黔西四中外出培训备受好评,也由此得到源源不断的培训机会。三年来,学校外出培训人次超过200人次,其中共建行动赴姊妹学校郁达夫中学两周轮训已达7期近50人。内外培训,助力研修,三年来,学校新增县级骨干教师11人,县级名师9人,市级名师2人,学校现有名师骨干教师数县内第一,优质课、示范课、论文发表、获奖数同样名列前茅。因为教师发展工作成绩显著,县教育局在黔西四中成立黔西县初中教师发展中心,委托黔西四中全权开展全县初中教师培训工作,今年5月即将启动首期对外培训工作。
学生发展蓬勃向好
校内我们提出“活动即教育”的践行模式。通过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,让学生在参与、体验中感悟并得到收获。放学后的校园,一片生机盎然。学校成立了学生校长团,负责组织、策划、组织、实施、督查学生社团活动工作,他们自行聘请指导教师,自行制定章程,自行组织活动。截止目前,学校有各类社团近20个,有梦之翼文学社,歌之翼合唱队,韵之翼乐队、博弈围棋,风之翼足球队,线之翼编织,我爱发明科技制作,动漫角色,奔跑吧、趣味物理社等,每期参与学生达数百人。学校韵之翼乐队连续两届在市的比赛中取得好评;在毕节市、黔西县近几年中小学运动会中,黔西四中始终成绩斐然,学校风之翼女子足球队勇夺冠军,学校女子篮球队摘得桂冠,学校田径队历来是市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的拿金热门,歌之翼合唱是县内各种大型庆典的保留节目,汉字书写、中英文演讲、科技制作等在省市级比赛中屡次奖项。
学校管理科学民主
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历史沿袭和管理瓶颈后,我们提出学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思路,这是基于对教师这一知识分子群体的尊重和信任。去行政化的基本做法受到手机操作系统的启发,那就是扁平化,尽量去除中间环节,保障管道畅通,这是高效和平等的管理模式。具体的工作,设立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和负责团队,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情况,可以直接指派校内任何教职工组成项目团队,项目负责人策划、实施、调动人力、物理、财力,保障高效运作。在涉及教职工考核、评先选优、评职晋级等重要制度制定时,充分听取党支部、工会、教代会和教职工的意见,尊重每一个人的说话权利,制度形成后严格执行,有错必纠,阳光公开,教职工个体权利得到尊重。“我们的学校、我的学校”让老师们产生强烈的归属认同。
学校的教师正在形成强大的战斗力,我们的核心内驱力正在形成……“有人评价四中老师有一种文化自信,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做得对,而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做得好,我以四中为荣。”雷飞颖校长在讲座的结束语中这样说道。是的,我们思考、我们探索、我们尝试、我们行动、我们坚持,一切的根本,就在于四中全体教职工的初心——追寻有良心、有温度的教育。
![]() |